三天死亡!谁杀了访民桂珊红?——从截访到黑监牢的制度性谋杀链条

桂珊红肖像抗议示意图(非当事人照片)
2025年5月20日,桂珊红坐上了从上海开往北京的G110次高铁,背负着对土地正义的最后一丝希望踏上了信访之路。然而她没想到,这趟“上访之旅”,竟成了她人生的终点。三天之后,她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,家属尚未来得及质问一句,“她怎么了”,她已经被送进了殡仪馆的冷柜。
此事引发巨大舆情震动:一个公民,仅仅因为行使宪法赋予的信访权,就被政府强制截回、关押,继而死亡——这一切,是意外?还是制度性谋杀?
事件全貌:从信访到失联
桂珊红是上海市黄浦区瑞金街道的访民,其家庭原住房位于核心商圈淮海路,被街道动迁“强拆”,拆迁利益分配不公、补偿严重缩水,她多年来信访无门,被反复驳回。在一次次合法申诉遭遇闭门羹后,她决定再赴北京,求国家机关给出说法。
2025年5月20日,桂珊红搭乘G110高铁北上,当天下午抵达北京南站。未及离站,便被黄浦区的“接访人员”强行拦截押上返沪列车。21日上午8点抵达上海后,被移交至瑞金街道警所,随后更被转交给当地动迁公司——也就是她申诉矛盾的对方。此举无论从法律、政策、还是人道角度看,都可谓令人震惊。
从这刻起,桂珊红的手机便失联。22日上午,家属接到瑞金街道通知,称桂珊红在第九人民医院抢救,等丈夫赶到医院,人已身亡。
这场生死三日,令人毛骨悚然。
黑监牢:不受监督的地狱
根据维权人士宋嘉鸿披露,桂珊红被关押在上海“黑监牢”中进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。这类黑监牢,往往是由政府外包给动迁公司、保安公司或旅馆管理者的“信访关押点”,不在法律体系监管之内,类似“私设牢笼”。
桂珊红被转交动迁公司/押送过程的示意图(非当事人非真实现场)
宋嘉鸿直言:“这不是个案。仅仅三天,桂珊红就死了,她被政府、警所、动迁公司层层推进黑监牢,直至生命终结。国家信访不是通往正义的门,成了鬼门关。”
桂珊红的死亡,是意外,还是制度合谋下的“消音”?这不是第一次有访民在黑监牢中离奇死亡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。如果这样的行为可以持续存在,而无人被追责,那么“黑监牢”就会成为新的“国家杀人工具”。
三重“冤死”背后的制度罪责
宋嘉鸿从国务院590号文件入手,提出了桂珊红“被三重冤死”的制度责任。
一、举报权被剥夺:信访权成摆设
桂珊红此次赴京,行使的是《宪法》第41条规定的公民有权“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、控告和检举”。她不是在抗议,不是在闹事,而是在依照法律维护自身权利。却被地方政府强行截访,甚至死亡,她的“举报权”被现实彻底抹杀。
二、移交程序违法:公权成杀人通道
警所为何将桂珊红移交给动迁公司?拆迁公司是矛盾的对方,竟然获得实质控制她人身自由的权力,这种荒唐安排就是在为“拆迁灭口”开绿灯。
国务院590号文件第六条明文规定:上级政府应加强对下级政府的监督。而在桂珊红事件中,街道、公安、甚至拆迁企业一起扮演了“处理信访人员”的多头合谋者。
三、拆迁目的违法:公共利益名义被滥用
桂珊红的老房子位于上海黄金地段,实为土地储备项目,并非真正公共利益所需。《国务院590号令》第二条规定:征地拆迁必须“出于公共利益”。这类经济开发为主的项目,本身缺乏法律正当性。她上访,是对这一程序滥权的控诉,而非所谓“缠访闹访”。
桂珊红之死,谁该负责?
桂珊红死亡之后,黄浦区政府没有第一时间通报死亡原因,没有给家属调阅完整医疗记录,没有配合尸检,而是迅速处理遗体转入冷藏。这种“静悄悄处理法”,只能加剧外界怀疑:她是如何死的?
网友木子质问得犀利:“谁是真正的凶手?明摆着:1. 截访者;2. 公安机关为何将她移交给拆迁方?合法吗?3. 拆迁方又对她做了什么?”
这是三问,也是千千万万访民面临的共同恐惧。
死亡,不是桂珊红一个人的孤独
桂珊红不是第一个死在维稳体系下的访民。
她的死引起了不少人联想:上海静安区访民陈美华此前也被强行带走,至今生死未卜。5月24日,维权人士吴月芬刚从北京被押解回沪,即被关进崇明岛的黑监牢,至今也音信全无。她们或许没有背景、没有平台,甚至连一个微博都不能安全发出。但她们一样是人,有尊严,有生存权。
有网友愤怒地说:“桂珊红都能被弄死,那我们这些连房子都没维权成功的访民,是否随时都可能被灭口?!”
宪法条款,在中国还有用吗?
此次事件再度击碎了对“宪法保障”的一切幻想。《宪法》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,第37条保障人身自由,第38条禁止人格侮辱,第39条保障住宅不受非法侵入,第41条赋予公民控告权——哪一条在桂珊红身上得到体现了?
一个国家如果不保障基本人权,宪法就只是“权贵自用”的橡皮图章。
谁能为她说话?谁敢为她发声?
《人民日报》会报道吗?《新华社》会调查吗?不会。因为这是维稳系统的耻辱,是中国法治最肮脏的下水道,没人愿意扒开看,没人允许你看。
但我们不能沉默。桂珊红的死,是一记警钟,是一面镜子,是对所有普通人自由权利的侮辱。如果这个国家的制度,能在三天之内让一个上访公民“自然死亡”,那还有谁是安全的?
结语:她的死,是全体访民的哀歌
桂珊红是一个人,但她的命运,已经成为千万底层维权者命运的缩影。她的三日死亡记录,是制度冷酷的注脚,也是对社会良知的终极拷问。
我们不愿用“沉痛”收尾,因为这份痛,已经超越语言所能表达。
真正应该“收尾”的,是那个可以合法劫持、随意失踪、无人追责的截访维稳系统。(撰文|朱辉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