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吉平受贿5730万:官场腐败“标准配置”,权力黑幕何时揭开?

5730万元,仅仅是被查出来的数字。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李吉平,在长达20年的仕途生涯中,靠着手中那点“审批权”,将贷款、工程变成了自己的“提款机”。如今被拉下马,不过是中共官场腐败大戏中的又一幕。而讽刺的是,这种“权钱色交易”在这个体制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无官不贪,权力没有监督的必然结果
李吉平的案子,既不让人意外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毕竟,在这个权力不受制约的体制里,腐败从来不是个例,而是制度的必然产物。中共官员手握生杀大权,却从未接受真正的监督,哪怕是最基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,也几十年如一日地被拖延。
十八大以来,反腐雷霆万钧,但老虎拍了一只又一只,贪官倒下一个又一个,政坛的“新贵”们却依然前赴后继,继承着前辈的“光荣传统”。这不是反腐,而是派系之间的权斗,是在一个烂透的体制里洗牌,让“新权贵”继续玩弄财富和权力的游戏。
国开行的“提款机”模式
国有银行,本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,却早已成了贪官们的“提款机”。李吉平作为国开行四川分行行长、副行长期间,通过贷款审批、工程承揽等手段,轻轻松松敛财上千万,而这种“银行+官僚”的模式,早已是中国金融系统的常态。
李吉平受审 视频截图
更可笑的是,通报甚至特意强调李吉平“搞迷信活动”,仿佛这才是他的原罪,而非他大肆敛财、污染政治生态、操控职务晋升的真实罪行。这种对“政治正确”的强调,恰恰暴露了中共反腐的本质——反腐不是为了杜绝贪腐,而是为了打击“不听话的人”。
贪官的“剧本”:先悔罪,后从轻?
李吉平在庭审中“认罪悔罪”,这出戏我们已经看过太多次。贪官被查时个个痛哭流涕,庭审时一副“悔不当初”的模样,可是在他们大肆敛财、纸醉金迷的日子里,又有几个人真的害怕法律的制裁?
更何况,中共的反腐往往“刀刃向外”,对自己人网开一面。对于那些真正站在人民一边、反对暴政的异见者,哪怕只是几句批评政府的话,都能被扣上“寻衅滋事”“颠覆国家政权”的罪名。而真正侵吞国家财产、搞权钱交易的贪官,最终往往只是换个地方养老,甚至“浪子回头”后还能被重新安排。
腐败的终点,还是更深的黑幕
李吉平的案子,不过是中共政坛无数腐败案中的一滴水。今天倒下的是李吉平,明天又会是谁?一个靠着掠夺人民财富维持的政权,怎么可能停止腐败?在这个制度下,所有人都明白:反腐永远不会让腐败消失,真正的“清廉”永远不会到来,除非权力真的接受人民的监督,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。
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,更多的李吉平们,仍然会在“落马”的路上前赴后继。
作者|顾峰
编辑|钱杉
声明|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,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@gmail.com,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