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官场丑态再添一例——广西财政厅原副厅长王代玉,以“有酒必喝、逢请必到”的“酒桌文化”成为权力寻租的典型代表。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刻,他都沉浸在觥筹交错的宴席间,为老板们牵线搭桥,安排预算,分配资金,直至最终醉倒在酒杯里,被反腐风暴一举卷走。

酒杯里的权力游戏

王代玉的“酒量”堪称官场传奇,他不只是单纯贪杯,而是利用每一场酒宴,将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越拉越长。据通报,他不仅违规接受宴请,更借助财政权力,大肆干预市场经济,帮助老板承揽项目、催收工程款,并在每一次觥筹交错间,悄悄地填满自己的腰包。

王代玉 资料图

在中国的官场,酒杯从来不只是用来助兴,而是权钱交易的媒介,是项目批文的润滑剂,是腐败链条上的关键环节。王代玉的一杯杯烈酒,喝出的不仅是中共官场的“酒桌文化”,更是官员对法律和监督的漠视。

退休腐败:权力的最后疯狂

作为财权在握的高官,王代玉并未在即将退休时收敛,反而加速捞钱。他曾担任预算处处长、总会计师等职,长期掌控财政资金的分配大权,借助最后的权力余晖,疯狂插手项目,将中共官场的“临退捞一把”戏码演得淋漓尽致。直到2024年6月,他才被查,11月遭“双开”,这位曾经在广西财政系统翻云覆雨的权势人物,最终倒在了自己最熟悉的酒桌之上。

酒桌文化:官员腐败的温床

王代玉的落马,再次印证了中共体制下酒桌文化的腐朽本质。在这个系统里,权力的交易往往不是在会议室,而是在酒店包间,在觥筹交错的敬酒声中完成。每一瓶茅台,每一道高档菜,背后都是金钱交易、项目批文、人事安排的隐秘谈判。

中共所谓的反腐运动,不过是内部权斗的一部分,真正的权力腐败并未得到遏制。王代玉的倒下,不会改变整个体制的腐朽本质,下一场酒宴上,仍然会有新的“王代玉”在觥筹交错间继续演绎官商勾结的丑恶剧目。

警示

王代玉的腐败,不仅是个人的堕落,更是整个中共体制的缩影。在没有真正民主监督的体制下,腐败不会消失,只会换个方式延续。当一个政府需要靠“酒量”来决定权力分配、靠“宴请”来左右财政预算,那么这个政权的腐败,就不可能仅靠几个落马官员来清理。王代玉倒下了,但权力的酒杯,依然斟满等待下一位官员接过。

作者|李青
编辑|程军
声明|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,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@gmail.com,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