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公开打脸习近平:“全面脱贫”神话一戳就破

近日,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一份《关于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,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的实施意见》的通知。这份文件详细列出了低收入人口的认定标准,并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、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群体,提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。这一政策看似“为民解忧”,实则赤裸裸地揭穿了习近平“全面脱贫”的谎言,为中国“脱贫奇迹”蒙上了一层荒诞的讽刺色彩。
而作为江苏省委书记的信长星和省长许昆林,此次主导了这一“救助新政”,让江苏成为第一个以官方文件公开戳破“全面脱贫”神话的省份。他们的举动,是否是对习近平中央权威的无声挑战?
江苏“自爆”:直戳脱贫假象
江苏省,这个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,出台的政策让人震惊。文件清晰地定义了贫困群体的范围,甚至细化到“刚性支出困难家庭”的收入标准。这一切赤裸裸地承认:在“全面脱贫”宣布四年后,江苏依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,甚至需要动态监测这些群体,并为他们建立“救助体系”。
按照官方宣传逻辑,全面脱贫早已是习近平政绩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江苏省这一政策的发布,无疑是一记重锤,直接砸碎了脱贫奇迹的粉饰谎言。毕竟,如果脱贫真的“全面完成”,江苏为何要制定如此详细且广泛的低收入人口救助措施?
作为主政者,信长星与许昆林在此事中的态度耐人寻味。江苏的政策是否经过中央批准?还是地方政府终于无法再维系中央的“脱贫奇迹”,不得不直面现实?
谁在打脸习近平?
江苏的这一政策,不仅是地方自揭家丑,更是对习近平中央政权的公开打脸。文件明确提到“织密兜底保障安全网”,并要求对家庭人均收入不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.5倍的群体提供帮助。如此一来,“脱贫攻坚战”的“胜利”还能站得住脚吗?地方政府的“自爆”,无疑暴露了习近平口中“绝对贫困被消灭”的虚假性。
更令人深思的是,这种公开发布是否得到了信长星和许昆林的全面支持?作为江苏省的最高决策者,信长星的公开表态,是否意味着地方已经无法再忍受中央强行掩盖问题的政治姿态?
从“脱贫神话”到“救助怪圈”
值得注意的是,江苏政策中不仅设立了“动态监测平台”,还对低收入人口进行了精确分类,并提出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等多层次救助政策。这种救助的全面化和精细化,直接印证了贫困问题在中国的顽固性。
这一“救助怪圈”暴露了中国式治理的失败本质。所谓“脱贫”,不过是中央通过一系列数据造假,强行营造的“胜利”幻象。而地方政府却不得不面对现实,为低收入人口承担“兜底责任”。江苏的这份通知,揭露了中国脱贫政策的另一面:中央宣称脱贫完成,地方却仍在为贫困人群买单。
信长星的“选择”:地方与中央的博弈?
更值得讽刺的是,江苏此次还专门提出,要通过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时跟踪低收入人口的变化情况。难道这些动态监测的数据不是对中央脱贫成绩单的直接反驳?作为江苏省委书记,信长星为何敢于批准这样一份政策,公开宣示低收入人口的存在?这一举动背后,是对中央脱贫政策的无奈妥协,还是地方政府主动揭露真相的选择?
而许昆林作为江苏省省长,长期主管江苏的经济和民生事务,他对这一政策的推动无疑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贫困现实的“直面”。但这种“直面”是否已经触碰到中央的底线?
讽刺的现实:谁为贫困负责?
江苏的政策将贫困人群划分得越精细,越让人看到中央政策的失败和荒诞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、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存在,不仅反映出地方民生的窘迫,也映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。在“全面脱贫”口号下,贫困问题不仅没有被解决,反而更加复杂化和隐蔽化。
而在政治宣传与社会现实之间,受害者始终是普通民众。那些因为中央的“脱贫政绩”被无视的贫困人群,如今又被迫依赖地方政府的救助体系来艰难维持生计。
面子工程必将破产
江苏省的救助政策,成为对习近平“脱贫奇迹”的最响亮讽刺。信长星与许昆林主导的这一政策,表面是对民生问题的重视,实则进一步戳破了中央脱贫谎言。中国的贫困问题,已经无法掩盖在“全面脱贫”这一面子工程之下。地方政府被迫揭开真相,中央却依然维持虚假的繁荣图景。
面子工程终有破产的一天,而这一切的代价,依旧是贫困人群在生活中默默承受的苦难。江苏的通知警醒人们:所谓的脱贫奇迹,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掩耳盗铃的荒诞剧。
作者|朱辉
编辑|程军
声明|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,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@gmail.com,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!
